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MOOCs使用者選課判斷的深層依據

MOOCs就像是一齣電影、一本書, 在觀看前你無法判斷其價值,因此在決定是否要花時間或經費體會它們前,你往往需要仰賴其他線索 ,像是影評、書評、預告片、試閱本、親友口耳相傳等等。這些線索其實就是一種包裝,挑出了部分重點消息傳達長達兩小時的電影、六百頁的書籍,透過合宜的包裝,可以讓鎖定的顧客群決定為了它們付出成本。 MOOCs的課程內容和線上學習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其實就是平台上的課程介紹文字與影片。 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習者不像是實體學校的學生,可以透過許多管道了解課程或老師的評價,因此在決定選課時,也就更會仰賴這些介紹文字與影片的包裝 。 到底平台現行提供的課程資訊線索能在選課學生身上發揮什麼用處呢?線上學生到底是如何做出他們的選課決定呢?為了解惑,我們邀請了三位來自不同學校的社會科學院、文學院與電機學院研究生進行深度對談。 三位受訪者都是第一次聽到MOOCs,之前沒有使用MOOCs平台的經驗,他們並不會因為偏好某平台而想上某些課程。另外,他們的學校都有使用學習管理系統,因此可以大致揣摩MOOC使用方式,對於如何使用也都能快速上手。 我們蒐集了來自不同平台與學校、橫跨文理科的30門中文課程,將不同平台採用來包裝課程的11個資訊要素 :「課程簡介、課程目標、課程介紹影片、開課學校、開課老師、開課平台、課程負擔、授課大綱、先修知識、參考文獻、證書取得說明」統一格式放在blogger上,讓他們利用同一介面、同一編排順序來觀看這些課程介紹。 三位受訪者各自針對30堂課做出選擇。90堂課中,有42堂被直接拒絕,27堂在考慮後拒絕,11堂課被列入候選名單,10堂課確定選課。他們花了大約2小時在這個選課決策的過程中,然而真實世界中未必會花這麼多時間,可能會因此增加拒絕或選擇的課程數量。 受訪者的選課態度都是一旦選了就是要從一而終的完成。然而,MOOCs課程是免費且沒有人數限制的,學習者只要註冊就一定能修到課。因此,受訪者表示, 在真實選課情境中,為了避免錯過好課,他們傾向事先註冊所有感興趣的課程,上課後再考量課程負擔、老師的教學風格、課程內容以及自身時間安排,決定是否要繼續完成該課程 。因此,實際的選課數量應該會多於他們在訪談中最終決定的選課數量。 這也是edX和Coursera認為目前MOOC完成率計算方法不合理的原因

MOOCs的著作權議題

MOOCs主流平台Coursera、Edx、Udacity都要求 開課者必須確保課程素材不會損害第三方的著作權 。 若有違反他人著作權的情況,平台便會將課程直接撤下,開課者設計課程的苦心和提供課程的好意也就付諸流水 。另一方面, 學校和老師通常沒有額外心力去應付著作權的爭訟 。在此情況下,最好能事先處理好著作權的問題,避免之後花費更多的金錢、時間、人力成本。 課程素材的著作權問題   MOOCs為了帶來完整學習經驗,必須線上提供「講課影片、影片對照講義、課程作業」,有時候還會有指定閱讀教材。 然而,老師以往在實體教室內使用的教學素材,在線上不一定能繼續使用。除了老師在講課影片中講述 原創性內容不會有任何問題 ,其他諸如照著教科書念、引述他人的文章內容、搭配他人的影片或音樂圖像,就要注意這部分素材的著作權規範。 尤其是線上課程會接觸到廣泛的使用者, 當大量學生在網路上就能看到原作,可能就會影響原作的價值和市場 ,特別是有些線上平台有營利目的,便會導致 基於教育目的「 合理使用 」他人著作的可能性降低 。 如果真的需要使用其他人的素材,可以優先使用 以創用CC 授權的素材 、 開放近用(OA) 期刊 、 開放教育資源(OER) 。使用時,應遵照作者採用的授權條件,清楚標示出處、提供原作的連結。要特別注意的是,Coursera由於是營利公司,在Coursera提供課程,相當於有營利行為,因此創用CC授權條款中有註明「 非營利性(non-commercial) 」的就不能使用。(這裡有一系列 開放教育資源著作權判斷的小工具 ,很值得參考。) 最不會有問題的,就是 不受著作權規範的 「公眾領域(public domain) 」 素材 ,由於不同國家有各自的著作權保障期限,使用他國素材時要特別留意 其國的著作權保障期限 。就 台灣 而言,作者死後五十年後的作品就屬於公眾領域,可以無需取得作者同意就進行改作,是老師和課程製作團隊能善加使用的素材來源,在 wikimedia commons 可以找到不少屬於公眾領域的素材。 當然,老師和課程製作團隊也可以考慮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然而, 網路作品可能會因為作者標示不清、未見聯絡方式 ,而難以聯絡到作者,必須自行評估風險決定是否還是要使用該素材。 至於出版的作品,如果是老師自己的著

台灣大學:老師魅力關乎MOOC成敗

圖片
台灣大學(下簡稱台大)是兩岸三地甚至全世界所有大學裡第一個推出華語MOOC課程的高校,也是Coursera平台上最受歡迎的前四門華語課程的開辦者。 自2013年8月31日《概率》和《中國古代歷史與任務——秦始皇》課程上線至今,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裡,又有八門課程上線MOOC平台。其中,《中國古代歷史與任務——秦始皇》第一次在MOOC平台上線,選修學生就接近五萬。 為什麼台大所開辦的課程如此受全球人們的青睞?為什麼台大要不遺餘力地發展MOOC?台大開辦MOOC有什麼經驗與特色?台大MOOC計劃執行長、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的講述讓人受益良多。 台灣大學MOOC​​計劃執行長、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 十年提升教學迎來課程備受推崇 記者:在眾多開辦華語課程的高校裡,為什麼貴校的課程能夠如此受歡迎? 葉丙成:很多大陸的學生在微博上講,他們看了台大開講的《史記》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台大課程獨特的感染力讓很多學生都為之動容。台大課程更重視主講老師的個人魅力與風采,看重老師本人感動學生的力量,這與很多高校的MOOC課程更在乎精美的拍攝有所不同。 而老師能夠在MOOC課程上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離不開學校對老師潛力的挖掘,更與台大十年來對整體教學水平的孜孜追求密不可分。在我看來,MOOC是一個學校教學基本力的表現。而為了提升台大整體教學水平,十年前,學校成立了教學發展中心,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研究教學發展規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與實踐,台大的教學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這也成為台大做MOOC能夠一舉成名的根基。 當然,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大陸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所作出的探索,我更期待兩岸三地高校通過參訪、學術交流等形式,教育水平能普遍得到提升。 記者:據統計,上MOOC課程的學生目前已經高達六七百萬人。您認為這些學生選擇這種方式學習的動機是什麼? 葉丙成:一方面,很多上班族踏入社會後,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想提升落後的技術與知識,重返校園已經不太可能。而年輕人如果不能自主學習提升自己的從業能力和競爭力,很快就會被變幻莫測的社會淘汰。MOOC的興起和發展恰恰滿足了這部分人群成長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些學生,他們雖然沒有機會去諸如北

人人能開課的MOOC平台—Udemy

圖片
Udemy由Eren Bali、Oktay Caglar與Gagan Biyani於2010年在加州矽谷創立,其靈感來自Eren Bali於2007年在母國土耳其為虛擬教室設計的軟體。 “Udemy”一字是由“you”加上“academy”合成的,標榜為「讓您在線學習世界技巧的地方」,創立至今已有超過300萬名註冊者、超過1,6000門課程,除電腦版外也有iOS及Android系統,且無開課日程,使用者可隨時隨地以自己的節奏學習。 Udemy最大的特色在於其 不僅開放學習的管道,更開放教學的機會 ,使用者可以隨時在平台上學習任何課程,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課程、成為老師,將自己的專業與知識介紹給全世界。 也因為人人都可以當老師的特色,Udemy的課程內容有別於Coursera等平台主打大學名校名師的熱門課程,而是更 著重在生活上各式各樣的技能 。Udemy平台除具備數學、工程、網頁開發、商務及管理、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各國語言等與大學課程有關的學科知識,也像補習班一樣教授TOEFL及GRE等考試,同時更有各式各樣與生活習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包括音樂、攝影、美妝、瑜珈及飲食控制等健身項目、親子溝通與壓力管理等個人發展的課程,不論是想充實知識、準備升學、與職場接軌,或陶冶性情、平衡身心發展,平台上琳瑯滿目的課程都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 因其與大學課程的連結性較低,Udemy 僅有少數課程提供修業證書 ,是一個以充實自我為導向的平台。 商業模式 Udemy在2010年5月創立之初的資金來自創辦人自掏腰包,但網站發展快速,上架2個月後已開設2,000門課程並吸引10,000名註冊者,因此吸引了包括美國最大本地搜尋服務網站Yelp執行長Jeremy Stoppelman 及YouTube與LinkedIn的初期投資者Keith Rabois等人共計100萬美元的資金。2011年又在首輪融資獲得團購大站Groupon創辦人Eric Lefkofsky和Brad Keywell所設的創投公司Lightbank投注共計300萬美金。 2014年5月,Udemy宣布獲得由創投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領頭的3,2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總融資額已達4800萬美元。Udemy平台上的教授人可自由決定其課程是否收

兩岸三地的MOOCs進程—香港、大陸

快速成長的MOOC華人使用者中,多數來自大陸。龐大使用者帶來的教育願景、國際競爭力與無限商機,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積極投入大陸的MOOCs事業。本文將繼 臺灣 之後,介紹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間,香港與大陸的MOOCs發展。 香港  :  僅開課不建平台、以英文授課傳遞中華文化 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學在Coursera開設亞洲的第一門課程—夏瑞夫(Naubahar Sharif)老師的「中國的科學、科技與社會」,為期三週,吸引約六成來自英、美、加的學生。此主題分成三堂課來上,分別是「基本概念、中國社會的科學技術史、現狀和政策的含義」。另外開設的「新中國的歷史(1700-2000)」、「烹飪科學」同樣讓人能更了解中國。 除了 在Coursera開課 ,2014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也將 在Edx開課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with java」。Coursera和網易合作,可以讓他們的課程被大陸更容易看到,Edx的開源平台則讓他們能進一步研發。 香港科技大學校內有平台技術、影片製作、課程設計三個團隊,每個團隊各三人,負責協助發展MOOC和校內的混合教學,也試著透過學習資料分析了解學習狀況。 至於香港中文大學,則在2013年9月 於Coursera 開設第一門課「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角色」。 他們期望透過MOOC 推動教育均等、東西文化交流、降低大學成本 ,開設的課程同樣有具有東方美感的「中國人文經典導讀」、「崑曲之美」,邀請了李歐梵、白先勇大師來講課。 大陸 :  課程、平台如雨後春筍冒出,廣受各界重視 大陸國務院參事湯敏認為大陸有三個根本性的問題 :  大學生就業問題、創新的問題、教育公平的問題,MOOC 能一定程度的解決這些問題 。大陸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認為,推行MOOC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包含 教育機構不願改革,以及缺乏可持續的營運模式及教育評量方式 ,需要政府、平台、大學、老師各方面的努力。 北大、清華 2013年5月21日,身為華語圈數一數二的名校 北京清華大學 與 北京大學 順利加入edx。2013年9月北大開始「民俗學、20世紀音樂、世界文化地理、電子電路」四門課,北京清華則於2013年9月開始提供「中國建築史、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電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