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OOC的教學設計與理念

隨著主流MOOC平台的推出,2012年被稱為「MOOCs元年」。然而,早在2008年就已經推出以「連結主義(connectivism)」為教學原理的MOOC課程。為了做出區辨,2012年的MOOC被稱為xMOOC,其目的為「延展(extend)學習資源給更多人在線上獲得教育」。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xMOOC到底有哪些教學特色。

xMOOC的設計原型

xMOOC的進行方式以及功能特性,與最初進行教學實驗的大學教師,以及該校根據實驗過程所設計出的平台,有著密切關係。

2011年10月,史丹佛大學的Sebastian Thrun教授和Google研究總監Peter Norvig合開了CS221「人工智慧導論」這堂課 (可以聽聽NorvigThrun怎麼說這堂課)。這堂課的成功引起後續回響,Sebastian Thrun後來也自行成立Udacity平台

這門課吸引160000人註冊,有20000人完成。除了資工專業的人,高中學生、人文學科學生、中年自然老師、退休員工,只要深度了解機率和線性代數,都能來修這門課。修課者平均30歲,65%來自美國以外的地方,85%有大學學位。

學生每個禮拜都要在一個網站上觀看新的課程影片,多數課程影片的結尾都有多選題小型測驗,線上會立即訂正。期中期末考、測驗和作業將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作業有時間限制,超過時限就會公布答案。

這門課被志工翻譯為44種語言,學生自發性的在FB上形成十幾個討論小組,在Aiqus和Reddit討論版上也有上千個討論,他們每分每秒都能獲得來自世界不同地方提供的解釋或策略。學生之間雖然建立了很不錯的社會網絡,然而老師的回覆不多,老師只會解決真的有許多同學不會或好奇的問題,由參與者投票得出這樣的問題由老師解答。

Udacity的CS101有相同的課程進行方式。然而它有更進一步的設計,期末考會分成一般題目和標星號的題目,如果能解決三題以上的一般題目,就會得到課程的「完成證書」,如果能解決更多一般問題,或回答有星號的問題,就能獲得更高階段的證書。
教學設計與理念

多數xMOOC都採取以下的教學設計,分別對應一些教學理念,確保其學習成效。可以發現這些特性許多都受到Khan academy的啟發,因此在了解xMOOC之前,不妨先看看Khan academy的介紹12,也可以參考最近出的一本書—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

1.教學設計 : 以線上模式傳遞課程內容—教學理念 : 線上學習是有效的

要經營一個完全線上傳遞的課程,首先要確定線上學習是有效的。

以往當教室大小超過實體教室所能負荷的量時,老師就會利用線上教材增加彈性,代表老師認為線上傳遞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另一方面,在提供這些教材時,學生的實體課程出席率會下降,這也代表學生認為錄影和現場經驗是相似的。

然而,線上學習缺乏互動和即時回饋,以及實體教室環境的監控,還可能因為技術問題影響學習品質。因此學生必須展現更大的學習動機,突破社會孤離感。
2.教學設計 : 簡短影片—教學理念 : 增加學生的注意力

Peter Norvig受到Khan academy啟發,使用短影片。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影片觀看速度、重新返回不懂的內容再次觀看,這是一般實體課程或長時間教學影片所無法做到的。Khan說10-15分鐘的影片是學生最能維持注意力的時間。

3.教學設計 : 依單元切割影片與安排測驗—教學理念 :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

1970年代,J. B. Carooll指出,學習成效好壞並非由學習性向高低所決定,所有學習者只要給他適當的時間,他就能精熟學習內容,達成一定的學習成效。有些人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達到精熟,並不表示他們是學習性向低的人。

B.Bloom教授據此提出「精熟學習」,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設計教學策略並給予適當的學習時間,使學習者能達到精熟階段。

首先,老師要根據學科或單元目標來決定應該達到的精熟程度;接著,老師將學習內容依授課目標細分成不同精熟程度的小單元、設計對應的教學策略;再來,老師在每個單元都設計小測驗,這些小測驗會檢驗出學生是否掌握這個單元的內容。

不同的學生精熟一個單元的時間並不同,在小測驗會卡住的問題也不同,實體課程往往要求整班同學要同時間達到相當的教學成效以便順利的繼續授課,有時學生會不好意思提問,或老師忽略個別學生的問題,使學生還沒掌握這個單元就進入下依單元,連帶影響對下一單元的理解。

MOOC讓學生可以反覆觀看影片直到真的精熟內容,小測驗也可以再三重做,學生會減少挫折感,而且是個人真正理解後才進一步學習,學習成效會更佳。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根據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留下來的資料,了解班級學生多數在哪個單元最容易被測驗難倒,很可能就是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講解的地方。

4.教學設計 : 授課後小測驗—教學理念 : 提取式學習(反覆學習) Retrieval learning

簡短影片搭配測驗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提取式學習,學生看完影片後立刻做測驗,透過召回短期記憶來增進長期記憶。每當我們回想、重新檢索腦中剛學到的東西,知識就會改變、學習就會發生,而未來重建知識的能力也會對應增加。

5.教學設計 : 同儕與自動評鑑—教學理念 : 透過評鑑增進學習

要經營一個有大規模學生的課程,必然需要透過自動或同儕評估來提供回饋。自動評分會給予立即回饋,讓學生能更快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修正學習的內容或方法;同儕評鑑則使學生增加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會自行監控進展、增加學習的獨立性,同時也能了解評分標準以及其他人完成作業的方法,有利於提升學習成效。

6.教學設計 : 線上討論看板—教學理念 : 同儕支持

線上討論看板在線上學習扮演重要角色,學生在此與老師或同學交流,可以解答問題、締結關係和合作進行計畫,彌補缺乏實體環境之不足,形成一個由學生自主激發知識的社群,有時候學生從互動中會學到比課程教材更多的東西。

美中不足之處

有人認為xMOOC仍然採用以往的「行為/認知學習模式」,也就是由老師單方面的授課、學生單方面的吸收,然而高等教育並不只有知識的傳遞或轉移,它更是一個重要的個人發展與成熟階段。雖然xMOOC加入提取式學習、精熟學習等要素,但這些其實已出現多年,並沒有看到太多利用科技設計出不一樣的教學要素。

另外,xMOOC雖然強調精熟學習,然而精熟學習的目的除了掌握這些單元的概念外,高等教育更希望學生能將這些精熟的概念轉化為對社會真實的影響力,產生創新且多元的問題解答,這樣的學習成效卻是目前xMOOC無法促成的。況且xMOOC的課程多數沒有提供學分,也意味著線上與實體學生看似「精熟」同一門課程內容,實際上卻不被承認具有相同能力。

不管怎麼說,xMOOC是一個投入相對較少的員工、資源、資金,就能獲得更多學生接受教育的體系,教育因此有可能傳遞給世界上每個有需要的人,提升教育的效率。況且,它也使學生的選擇空間更大、更可能依自己的步伐學習;同時,老師則可能重新調整課程進行和評量方式,配合翻轉教室增加實際與學生的互動,對於一些地區或學科而言,仍可能促成教育上的改革、帶來正向的教學影響。






































文 / 柯俊如


延伸閱讀 : MOOCs於西方崛起的發展過程cMOOC的教學設計與原理

參考資料

The pedagogical foundation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http://firstmonday.org/ojs/index.php/fm/article/view/4350/3673

MOOCs and the AI-Stanford like Courses: Two Successful and Distinct Course Formats for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http://www.eurodl.org/index.php?p=archives&year=2013&halfyear=2&article=516

精熟學習法(master learning)

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863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

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735

MOOCs’ Missing Pieces

http://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2/09/11/essay-what-moocs-are-missing-truly-transform-higher-education#ixzz26AmnlwtE

MOOCs’ Contradictions

http://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2/09/11/essay-contradiction-facing-moocs-and-their-university-sponsors#ixzz26Ai8EfYf

In MOOCs, more is less, and less is more

http://suifaijohnmak.wordpress.com/2012/09/12/in-moocs-more-is-less-and-less-is-more-part-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OC專訪】計算機程式設計 — 劉邦鋒老師

遊戲化學習(下篇) 結合 PaGamO 遊戲平台,讓人不再抗拒測驗

遊戲化學習 (上篇) 八個讓生活不再無聊的心理學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