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MOOC製作課程團隊的確認清單 – 1

線上教育開放教育的概念發展已久,然而隨著網路與行動手機等科技日新月異,加上web2.0讓使用者不只是單方面接收、也能主動參與提供,這些因素加起來,使MOOC可以讓世界各地大量學生一起在線上上課、互動,也使MOOC引起這麼大的注目

不過,由於MOOC對於許多老師和學校而言,是很新型態的授課方式,在考量不周全的狀況下,設計出來的課程可能會使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完成率與滿意度可能不佳。為了讓第一次開設MOOC的老師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期望的課,Elke Lackner, Michael Kopp, Martin Ebner在2014年根據文獻回顧和MOOC平台運行現況,發展了一個供老師和MOOC團隊參考的確認清單。

這份清單不一定適合所有課程,且隨著MOOC的發展一定會有後續調整的空間,然而這份清單盡量完整的呈現MOOC發展過程的技術、管理諸多面向,讓參與MOOC製作的老師及行政團隊事先做好準備。

這個清單針對的是xMOOC,而非2008年發展的cMOOC目前並非主要的MOOC課程進行方式。xMOOC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 : 展示課程內容及進行互動的資訊系統、附上學習目標的課程說明、既有或全新錄製的授課影片、根據授課影片提供延伸學習內容、根據授課影片設計的自我評量、提供非同步交流討論的空間、完成課程的證書。通常xMOOC的課程長度為6-12周,學習內容會切割成小單元,每個單元通常會搭配評量,並在一開始就標示出課程起始和結束日期與每周的工作負擔。

以下就是這個清單,因應上述xMOOC的要素和特色,分成七個部分「核心要求、課程內容結構、與參與者相關的事項、作業設計、媒體設計、對話交流、資源」。

有些項目會附上一些說明,這些說明並非全部來自這篇文章,而是來自本文作者的其他觀察,清單文字及解釋方向未必與原文相同。

核心要求 : 每堂MOOC課程應該都要達成這幾個項目

  1. 老師本人先上一堂MOOC課程 : 親自上課才能了解MOOC帶來的學習經驗,了解教學對象所處的環境,才能將自己原本在實體教室的授課方式進行調整。如果沒有時間上課,也可以參考一些開課者的經驗分享,或是相關的研究報導
  2. 體認到MOOC的開放特性 : 下面幾項許多都與此項有關,了解MOOC是「開放給每個人」使用的,因此一定會有不同程度、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與者,不同於實體教室內的教學對象。
  3. 為廣大社群而非特定觀眾選定主題
  4. 選擇合適的課程語言 : 通常語言會決定觀眾群,如果希望能接觸到其他語言的觀眾,可能就需要做字幕。
  5. 針對異質性的目標團體做規劃 參與MOOC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年齡、工作經驗、學歷、時間分配,他們不是要取得畢業學分的學生,因此針對這群人必然需要重新調整。
  6. 選擇合適的平台 : 盡量選擇具有自己課程規劃所需功能的平台,如果無法選擇的話,可以用一些線上工具來彌補。(本網站會持續介紹不同平台,可以先認識MOOC三大平台 :CourseraedXUdacity,在此則有一系列中文平台英文平台的整理清單)
  7. 測試平台和其功能
  8. 思索在平台以外會使用到的工具
  9. 替MOOC新手提供導覽說明 : MOOC才興起沒幾年,每堂課一定都會有一些第一次使用MOOC的參與者,可以針對這些人做一個導覽,避免他們因為不會使用MOOC而放棄這堂課。有些平台會負責這項工作。
  10. 對於如何在討論區、聊天室互動提供導覽說明
  11. 選擇(平台外)補充用的工具
  12. 對於(平台外)補充用的工具提供導覽說明 : 選擇補充用的工具時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使用,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與者對於工具操作一定有你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果不熟悉可能會無法應付這些問題。(想認識不同的數位學習小工具,請見本文)
  13. 在上線前測試所有活動、作業和考試 : 活動、作業、考試往往會有期限且是影響參與者取得證書的關鍵,因此最好先完整的測試過,並準備好如果突然發生狀況的危機管理流程,避免影響參與者對課程、開課學校的滿意度,或甚至影響成績結算方式。
  14. 宣傳你的課程 : 如果學校和機構沒有負責宣傳,老師可能要自己宣傳。要是沒有時間主動宣傳,被動的宣傳方式其實就是好好的思考課程介紹該怎麼寫,像是葉丙成老師就利用賣萌的課程大綱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目光。
  15. 清楚說明證書或參與認可頒發的機構方針
  16. 決定期望的互動程度 : 根據課程規模或課程性質決定互動程度,像是老師是否要參與討論區的討論,或是這堂課是否要指定每周都要在討論區就一些主題進行討論(甚至將這樣的討論計分)。互動會提升學習成效,然而必然會花費很多人力,在課程開始進行前應該完整地進行評估。

課程內容結構 : 課程整體設計

  1. 將課程分割成單元 : 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於課程內容的掌握來切割段落,通常是7-8個課程單元。
  2. 思考和設計個別單元的結構 : 替每個單元設計好一個固定的結構,像是起承轉合之類的流程,讓每個單元能獨立且完整的傳達一個概念,且單元之間能承先啟後。
  3. 將單元依目標切成不同環境 : 一個單元可能會有測驗、資源補充、討論等目標,替這些目標提供適合進行的環境,且應盡量使每個單元的環境配置是相似的。
  4. 組織出實際可簡單執行的活動和作業 : 考量參與者可能的時間配置狀況來定活動和作業期限,特別是逢年過節,身處不同人生階段的參與者未必有空。
  5. 在開始正式授課內容前,先提供一個相見歡的單元 : 不要直接開始上嚴肅的課程和開始考試,先讓參與者在正式開始上課前先認識彼此、了解平台的使用方式、確認課程和作業的時間表。

剩下的「與參與者相關的事項、作業設計、媒體設計、對話交流、資源」五部分,請待下回分解 !
整理、編譯、加註 / 柯俊如

原文請見Lackner, E., Kopp, M., Ebner, M. (2014) How to MOOC? – A pedagogical guideline for practitioners. Roceanu, I. (ed.).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eLearning and Software for Education" Bucharest, April 24 – 2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OC專訪】計算機程式設計 — 劉邦鋒老師

遊戲化學習 (上篇) 八個讓生活不再無聊的心理學大公開

遊戲化學習(下篇) 結合 PaGamO 遊戲平台,讓人不再抗拒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