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康仕仲老師 : 製作MOOCs課程的經驗與建議 – 以臺大工程圖學課程為例

2014/6/5、6/6,臺灣開放式課程聯盟與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共同舉辦兩場 「MOOCs教學、設計與製作研討會」。北部場由臺大康仕仲老師、政大楊宗瑋先生、清大焦傳金老師分享他 MOOCs 課程製作的經驗與收穫。

6/6北部場的 「MOOCs教學、設計與製作研討會」主講者分別來自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和清華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來自各校的老師及行政團隊踴躍參與,展現出臺灣高等教育對於數位時代創新教學的濃厚興趣。即便每個學校推動 MOOC 有各自的動機和方式,然而這些協助教師發展的團隊都希望能在 MOOC 平台嶄露頭角、提升學 生的學習成效。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組長暨臺大 MOOC 計畫執行長的葉丙成老師擔任研討會引言人。葉老師除了和大家分享「世界第一門華語 MOOC 」、「世界第一門結合線上遊戲的MOOC」、「華語 MOOC 修課人數前四名」等成就;也特別強調 MOOC 是臺大一展教學發展中心九年成果的場合。臺大可以推出像呂世浩一樣使學生廢寢忘食的好老師,也能推出遊戲化教學的新方法,長期發展的助教培訓體系則訓練 出能協助規劃及進行課程的優良助教。未來,教學發展中心也將密切和 MOOC 合作 ,推出更多精彩課程。

第一位分享經驗的人是在 Coursera 教授「工程圖學」的康仕仲老師。康仕仲老師是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數位媒體組組長,同時也是臺大 OCW 的執行長。康老師謙虛的表示,他只是來和大家分享製作課程過程中的一點經驗,如果有任何他可以幫忙的地方都可以再請教他。

工程圖學吸引了一萬三千人註冊,七成學生來自大陸,一成來自台灣,許多學生並沒有土木背景,最後有約四百人完成課程。雖然完成率不高,但是這樣的人數卻是在校內開課多次後才能達到的數量,而且康老師確信在他的課程規劃下,這些線上修課學生都能擁有修實體課程後具備的能力。

工程圖學和其他臺大推出的 MOOC 不太一樣。一般課程只是要傳達「概念」,老師如果很有個人魅力、講課講得非常精彩,就會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工程圖學則像一種語言,要教給學生的其實是「技能」,重點是會擺在學生上了課後能不能應用。這樣的課移到線上時,就需要不同於其他課程的設計。

康老師將他的課程分成三部分 : 概念、實作、作業。「概念」的部分在大攝影棚錄製,由於會講到很多空間的概念,就需要利用後製來呈現,以往在實體教室上課時 會拿模型給學生看,現在則以 3D 模型呈現在影片裡。「實作」的部分是老師自己在家營造簡單的攝影環境,邊操作軟體邊錄影,雖然曾想過讓助教來操作和錄影再配音,但後來發現還是全部自己來比較順暢也比較快。「作業」則考量到修課學生背景不同,因此在設計評分標準時特別謹慎,希望讓所有根據這個標準評分的人都能 評出相近的分數。

康老師指出,課程內容的進行速度是實際上課速度的兩倍,也就是在教室實體授課的時間會減半後才放到網路上,精簡掉重複講解的部分,讓課程內容去蕪存菁。但是,錄製影片的準備時間是線上課程時間的十倍,也就是說 15 分鐘的課需要 150 分鐘的準備。

因此,開始拍攝前,老師需要花很多時間在教材設計上,這就像是重新編一本教科書一樣,要自己思考如何用最吸引人的案例、最好懂的說明、最適合的方法來呈現教學內容。而且因為處於線上環境中,不能實際和學生互動,就要事先設計好影片中可以和學生有的互動,並且常常切換投影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把每個影片單元都控制在 15 分鐘以內,在每個單元傳遞一個重點概念。

另外,因為會有大規模使用者接觸到課程教材,老師也必須處理教材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可以採用以創用 CC 授權的素材,或自己重新拍攝、繪製素材,避免之後才要撤換的困擾。

進入影片拍攝階段時,除了外在環境的聲音燈光很重要 (大攝影棚雖然又冷又亮,但是影片效果一定最佳),老師的狀態也很重要。老師可以多次反覆練習,避免後製花加倍的時間修改,也使課程能更自然的呈現。而且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老師會摸索出更流暢的表達方式,重新思考最值得傳授的重點為何。

熟悉拍攝流程後,最好可以簡化拍攝模式和釐清拍攝步驟清單。將拍攝環境調整成最舒適的狀況,讓老師能比較自然的表現;釐清好拍攝步驟,則能讓被拍攝的老師先做好準備,行政團隊不會手忙腳亂。

康仕仲老師的團隊中,有在高職任教、具有豐富工程圖學教學經驗的學生,有負責 統計分析的學生,有拍攝和後製的學生,在團隊的共同合作下,才產生 Coursera 上的七週課程。康老師說,所有 MOOC 授課老師都會告訴你這是「很累,但是很值得」的體驗,可以重新挑戰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呈現方式,重新思考教育的諸多可能性。他鼓勵更多老師投入 MOOC 教學行列,也指出MOOC有很多教學研究的議題可以著手。

除了 MOOC 課程製作的經驗分享,康老師也介紹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數位媒體組的職掌。未來數位媒體組將會改名為教學科技組,希望能透過科技加速學習發展,除了製作影片和處理授權外,也會推廣這些數位學習資源,並經營教師社群,讓教師們能提升對智慧財產權的認識與數位教學應用能力。康老師另外還提到,OCW 是開放教育的社會趨勢進入校園,MOOC屬於開放教育趨勢的一環,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

下半場研討會中,政大教學發展中心楊宗瑋先生先對 MOOC、OCW、非同步遠距教學、線上自學教材的特性做了簡單的比較,接著再帶到一般數位教材製作和 MOOC 樹教材製作的差異。MOOC 課程製作成員包含授課教師、拍攝人員、教學設計師、智財審核者、美工後製人員,其中教學設計師可以協助老師設計教學架構、切割學習目標和活動,思考如何以畫面呈現教學內容,並和後製人員溝通。

楊先生將 ADDIE 模式運用在 MOOC 數位教材設計上,可以作為發展 MOOC 課程的流程。首先,要分析 (analysis) 學習者、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接著設計 (design) 教學主題、學習活動、教學流程和策略,再來就能發展 (development) 評鑑策略腳本與拍攝,最後就是實施 (implementation) 和評鑑 (evaluation)。

清大教學發展中心的焦傳金老師根據清大 ShareCourse 的開課經驗,帶來豐富的分享內容。清大 ShareCourse 開設的課程有資工、神經科學、法律等多種學科課程,每堂課的老師都有不同課程錄製方式,有些的是使用投影片,有的是在大黑板前以板書進行,還有學生小戲劇穿插其中。雖然修課人數不如 Coursera 國際平台的多,卻因為老師用心經營與學生的互動關係,獲得學生好評。

台灣教育部磨課師計畫實際執行後,想必會有更多老師加入這一波 MOOC 風潮,一起挑戰自己的教學與數位能力。也期待之後的研討會上,會出現更多老師分享他們的創新教學經驗,或是由行政團隊針對製作流程的細節進行討論,促使各校 MOOC 團隊都能精益求精、累積更多教學能量回饋所有學生。
文 / 柯俊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OC專訪】計算機程式設計 — 劉邦鋒老師

遊戲化學習 (上篇) 八個讓生活不再無聊的心理學大公開

遊戲化學習(下篇) 結合 PaGamO 遊戲平台,讓人不再抗拒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