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網路學習的下個世代?

「線上教學」有許多不同面貌,可能是同步或非同步的、學生可自行安排上課進度或課程安排每周進度、主要為影片教學或活動主導、免費或收費、模組化與否、以講課者或以學習者為中心。線上教學在規模上很彈性,不論小班授課、大規模授課,或任何規模都可行。在線上課程創新的光譜上,其中一端只是把傳統課程錄影數位化,有時候放置討論區和其他資源補足,或是建立即時線上討論區。鳳凰城大學、卡普蘭大學、以及一些「磨課」(MOOC)平台如 Coursera、edx 和 Udacity 提供了這種「教室錄影」的方法讓講堂面對面再次進行。這種方式雖不見得在教學法上大破大立,但把教學數位化,對老師學生雙方確有價值。
而創新光譜的另一端則更為多元豐富。以 MOOCs為主題發表文章的部落客的出現,證明了不只磨課的機構們以及媒體在推動著教學改革,一般人也逐漸關注起學習和教學。理想狀況是edx和Coursera 等網站不僅提供線上觀看課程影片的功能,更能達到鼓勵的效果,激起教育工作者不斷實驗並創新教學法的慾望。

教室學習經驗的「複製」和這些經驗的「轉型」潛能之間,最大差別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學習焦點、對互動性和延展性的強調、以及如何維持課程的質量並減少教學影片製作成本。當教學人員不僅自視為教學者,而是作為設計師、教練、懷抱著特別目標的教學發展團隊的一員時,轉型就發生了。

以下為五種下個世代的不同學習管道,以及第六點:一種更根本的,對於教育經驗的思考。

1.教學軟體

在這種學習模式裡,學生透過網路能夠個別和教學軟體互動,克服實作疑難、練習習題和參與課程活動。這種線上教學模式有時被認為不過是數位化的填鴨教育,其實在更深的意義上,這樣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比起傳統教學更具彈性,可以視學生程度提供相應內容和活動,同時擁有內建程式即時糾正錯誤、線上家教和解題回饋。

2.社群設計

為了排除遠距教學過程中的寂寞,許多線上課程強調視覺互動和多人參與。互動形式大多涵蓋包括講議、課程聊天室、白板會議、線上研討會、一對一導生教學,同步或非同步小組計畫。這種刺激而創新的社群學習方式包含許多挑戰,學生要面臨一系列難題,透過團隊的腦力激盪、共同研究和溝通去克服。

3.發現與學習

學生要把自己當寶藏獵人,在一個特定範圍裡去搜索學習,精進技能。課綱就是一系列任務清單,有活動要完成,有調查要進行,有技能要練習。這種學習模式裡,老師只是領導你入門,學生得獨立去完成他們的"打怪"流程。 

4.全球規模

對於磨課的”硬”、低修課完成率以及其教學方法,有著嚴厲的批評聲浪,但大規模線上課程仍然是創新和實驗的催化劑。磨課引發了大眾對於教學與學習等議題廣泛的討論,使人們開始關注結合網路科技的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裡是扮演著如何的角色;磨課也刺激了學習科學和課程設計的整合推動,合作製作課程,以自動評分機制、虛擬家教、集體意見回饋和互動模擬等方式,將教育更規模化。

的確,現行許多磨課課程主打著”變速器”且標準化以一應百的教學方式,資訊只能由師到生單方向流動,只是讓學生儲存內容,而非反射性的學習和開發知識。但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新的磨課課程,強調了主動學習,透過互動實驗室、遊戲、虛擬實境,融合了連結和建構主義教學,使得學生在過程中由被動接受訊息者翻轉為主動參與者。磨課無疑加速了學習分析、即時回饋,和其他與教室學習不
同,強調精進職能的創新的課程形式。

5.標準化(即插即用)的課程

越來越多大學開始將課程規劃外包給第三方的機構,這些機構利用標準化的模組套用到每個課程上,包含投影片設計、試題題庫及回饋 (feedback)、教學動畫等。這些機構在設計課程時中列出了該學系的教職員名單,以“洗白”這些課程,使這些外包的影片看似獨家。

這種行為讓許多人產生疑慮,擔心大學教師外流。但若我們從另一種角度切入,這是使教師從書本和課綱的限制中解放,授與其使用最好的資源,設計出他們認為對自己和對學生最好的課程。這種外包課程的作法既節省時間、金錢及資源,又減少了教師無謂的浪費。

6.課程設計與即時學習

線上課程模組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程拆解成許多單元,學生可依自身的學習目標自由選擇與排序。一個課程模組清楚的規定了學習目標、任務與期待,並且設計課程,幫助學習者達到目標。這種"設計學習"的手法,將環環相扣的課程活動視為幫助學生精熟特定思想、技藝、步驟最理想的方式。 

模組可以成為構成課程的基石、一個專項、或一個學位。或者相反的提供了必須具備的知識的專精的、立即的學習指導。

最激進的線上教學模式,像是革命性的教室教學及混合教學,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創造者、(研究者、調查者及解決問題者)在這個觀點下,教育不只是訓練,在沒有指示和監護的情況下,給予了學生實踐的機會,承擔真實的某領域的計畫,以及培養專業的個性。

大三大四的高年級學生被要求依據第二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或者自行策劃實驗,創造第一手資料。研究生則必須有能力介紹一個章節的內容或帶領討論。但如果我們超越將學生單純的視為知識的消費者與資訊的收集者,甚或是模仿者、天真的從業者這個概念,就必須根本地重新思考學習經驗。這包含了讓學生共同“建造”課程,共同承擔課程責任,決定課程目標,創造學習資源。這代表著學習與研究間的分水嶺的瓦解,即使是大一大二的學生也能參與。這需要課程指導者將整個班級思考為一個社群,使學生必須參與活動:建構知識、批判知識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這也代表了在“必須知道”的基礎下讓學生承擔以一個個計劃構成的課程活動,學生在承接課程任務的過程中被要求向他人傳播資訊及自身的發現,強化了溝通技巧。

最近許多關於磨課等線上學習的疑慮在於其潛在的對大學的影響,可能促進傳統大學教學的瓦解,但磨課對於教學法的革新,能促使傳統大學反省並思考其固有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軸設計課程,改善教學的現狀,使大學學位更有價值。

當學生不被視為消費者,而是被授權的學習者,若學習者有更多選擇,這將帶領永續的革新與更高的品質。

翻譯人員:楊肇源、劉少薇
潤稿人員:劉少薇

原文:Next Generation Online Learning

原文發佈日:November 19, 2014 – 8:15pm
原文作者:Steven Mintz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OC專訪】計算機程式設計 — 劉邦鋒老師

遊戲化學習 (上篇) 八個讓生活不再無聊的心理學大公開

遊戲化學習(下篇) 結合 PaGamO 遊戲平台,讓人不再抗拒測驗